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举行,中日互惠共赢关系尚需升级
中国广阔的国内市场被日本视为实现经济飞跃和再生的大舞台。目前,中国正致力于建设节能社会,日本可以提供技术支持,中日合作还有升级空间。
本报记者 钟慧文报道
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日经贸关系备受关注。有了中国GDP超日本的消息后,今年的第三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更是吸引眼球。近日,对话落下帷幕。双方在对话中就宏观经济政策、贸易、环保与东亚多边合作等广泛议题交换意见,并达成共识。
此前,法国《费加罗报》发表了一篇标题为《东京和北京:一种双赢的竞争》的评论文章,分析指出,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超级经济强国首先是互利互惠的伙伴,其次才是竞争对手。中日两国间的合作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轴心。
实际上,中日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竞争状态。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与太平洋(12.20,0.00,0.00%)研究所沈铭辉博士告诉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,从中日韩自贸区建立的艰难就足以看出,自贸区建立需要政治互信,而中日政治互信度不高。
近年来,日本和中国逐渐开始走上共赢合作的道路。众所皆知,日本的高科技和先进管理经验都是位居全球前列,这是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。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向日本投资,中国企业早在90年代就开始挺进日本,北大方正、北大青鸟、用友纷纷在日本开设经营点网并提供售后服务等。近几年又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进入日本,例如盛大网络、海尔、华为等。另外,中国企业还在日本成功地实现了并购,例如上海电气(8.09,0.00,0.00%)成功收购秋山印刷厂、无锡尚德收购日本最大光伏制造商MSK、苏宁收购日本最大电器经销商Laox等。
财经专家、通路快建高级顾问周春兵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日本吸引中国企业并不全在收益本身,日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让许多企业趋之若鹜。对中国企业而言,赴日投资有价值的主要是日本的先进制造业技术、品牌和国际化市场的渠道。如果在现在的大环境下,中国企业有低成本投资或收购的机会,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。
与此同时,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。6月24日,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日本企业海外分公司销售数据显示,一季度日本企业在北美洲的分支机构销售总额为579.97亿美元,而仅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日本企业销售业绩就达到421.97亿美元。此外,在华日企一季度雇员数量超过118万,较上季度增长7.5%,北美日企一季度雇员数量则不到40万,且从2009年一季度开始始终呈负增长。
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数据称,日本与中国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同比猛增34.5%,至1383.7亿美元,为双边贸易额半年增幅的历史新高。日本上半年对中国出口增长47.1%,创纪录的684.3亿美元。该振兴会同时表示,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措施,日本对中国的制成品出口也有所增长,其中包括汽车、建筑机械和电动车。
日本《新华侨报》也发表评论文章称,随着经济的发展,中国的消费能力也在增强。同时,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、提升产业结构,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等诸种因素,促使日本在提升其对华经济合作水平。这种努力表现在经济合作中技术含量的增大。 |
|
|
|
|
作者: |
|
发表日期: |
2010-9-10 |
|